(文字来自张雯淇)
灰霾是当前讨论最为热烈和最为广泛的话题之一,硝酸盐是灰霾颗粒物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,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。硝酸盐生成途径的研究对灰霾天气的控制至关重要。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灰霾天气,我们需要引入更多创新型技术和手段,才有可能开创灰霾天气治理的新局面。
《科学通报》2018年12月发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章炎麟教授课题组的“大气硝酸盐中氧同位素异常研究进展”,从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(Δ17NO3–)的分析方法、时空分布及其对硝酸盐生成途径的解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。论文第一作者是团队博士生张雯淇。
Δ17NO3–代表氧原子非质量同位素分馏的程度,可以用来解析大气硝酸盐的生成途径。Δ17NO3–可以通过热解法、细菌法和化学法等三种测试方法得到。现有研究结果表明,Δ17NO3–的时空变化显示为高纬度地区大于低纬度地区,冷季大于暖季。这与硝酸盐的生成途径有关,大气硝酸盐的前体物NOx白天可以在臭氧、自由基和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循环,而后通过均相反应(氢氧自由基、有机物)和非均相反应(N2O5水解)转化为硝酸盐。不同生成途径中的氧原子来源及其对应的氧同位素异常值都有区别,导致Δ17NO3–也有差异。根据这一原理,国外学者利用箱式模型等大气化学模型对Δ17NO3–进行了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模拟。而我国作为灰霾严重的地区,城市气溶胶硝酸盐的比例不断增加,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研究却寥寥可数。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从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观测、模拟、和影响机制等角度开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