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章炎麟教授团队研究成果“Seasonal variations of low molecular alkyl amines in PM2.5 in a North China Plain industrial city: importance of secondary formation and combustion emissions”发表在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》杂志。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42192512,41977305和41977185)资助。
低分子烷基胺具有高水溶性和强碱性,广泛分布在大气气相和颗粒相中。它们在新粒子的成核、增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(SOA)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。该研究讨论了徐州市PM2.5中甲胺(MA)、乙胺(EA)、二甲胺(DMA)、丙胺(PA)和三甲胺(TMA)+二乙胺(DEA)6种胺的浓度、季节变化、环境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。总胺的浓度在冬季和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。两种优势胺(MA和EA)的浓度在冬季最高,而DMA、PA和TMA+DEA表现出相反的季节性。在冬季,EA的贡献较大。较高的T、RH和较强的大气氧化能力条件增加了DMA、PA和TMA+DEA的源排放和大气转化,是它们在夏季浓度较高的原因。
低分子烷基胺的主要来源为二次产物(41.6%),其次是燃烧排放(39.8%),土壤和垃圾焚烧排放(13.2%),以及生物排放和老化产物(5.4%)。MA主要为二次产物(82.5%),且本地来源的贡献较高;EA主要来自燃烧排放(83.7%),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。在冬季,包括煤炭燃烧、生物质燃烧和交通排放在内的燃烧排放为胺类的主要来源(57.7%),特别是在区域传输气溶胶的影响下(75.7%)。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scitotenv.2022.159371